您好,欢迎来到上海超办网丨专业写字楼租赁服务商
021-64202027

上海科技报:创新浓度高,产业集聚强,“大虹桥”三年建设卓有成效

640.gif 

“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”批复3年来,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布局的“一核”,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优势产业加快集聚,功能建设成效明显,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。在日前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,闵行区区长陈华文、长宁区区长侯继军、青浦区区长杨小菁、嘉定区区长高香分别介绍了各区的建设进展和成果。


  青浦:枢纽门户提级,产业集聚提速,产城融合提质   青浦区“一城两翼”战略布局中,一城是青浦新城,西翼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,东翼就是西虹桥片区。西虹桥片区在“一城两翼”战略布局中起到“动力源核”的作用。


  杨小菁表示,3年以来,西虹桥片区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,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,税收突破120亿元,累计完成固投642亿元,占整个商务区43%。实现枢纽门户提级,辐射引领动力的跃升;产业集聚提速,创新发展活力的跃升以及产城融合提质,品质城区魅力的跃升。


  闵行:持续做强“核心枢纽”功能   闵行区处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“一核两带”中“一核”的中心位置。3年来,闵行聚焦总部经济、国际贸易、功能配套三个维度,做强枢纽核心功能。


  陈华文表示,闵行聚焦总部经济,在提升产业能级上下功夫。目前,总部类企业累计近260家,占商务区总数近一半。经过3年发展,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(闵行部分)税收实现翻一番。聚焦国际贸易,在促进要素集聚上下功夫。目前,500余家专业服务领域的头部机构纷纷落地。聚焦功能配套,在深化产城融合上下功夫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。


  长宁:着力做强临空经济、数字经济、开放经济   近3年来,长宁区以虹桥战略为牵引,以数字创新为驱动,着力做强临空经济、数字经济和开放经济,巩固提升了长宁片区的引领力和贡献度。长宁片区税收总量从2020年的11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8亿元。


  侯继军表示,长宁立足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,在高端临空服务业发展、营商环境优化、城市功能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,临空经济综合能级进一步提升。通过持续深耕“数字长宁”,不断丰富数字经济生态圈,数字经济优势进一步巩固。依托国际化优势,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,开放经济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。


  嘉定:开放格局深化、创新浓度提升,核心竞争力增强   “开放北虹桥,创新领航地”是嘉定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、立足嘉定片区发展实际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定位。3年来,嘉定片区开放格局不断深化、创新浓度不断提升,城市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强。


  高香表示,嘉定区依托虹桥枢纽强化开放链接,依托科创禀赋强化创新领航。2023年,嘉定片区完成税收60.4亿元,增长44.3%,创历史新高;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79亿元,占整个商务区的近40%;总投资210亿元的24个重大项目得到有力推进,嘉定片区能级品质不断跃升。


  接下来,闵行区、长宁区、青浦区、嘉定区将继续贯彻国家战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,强化创新协同和开放合作,高质量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,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。

640 (2).jpg

 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迎来3周年。3年来,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优势产业加快集聚,功能建设成效明显,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。


  “大科创”赋能,着力做强优势产业   商务区以“大科创”赋能“大商务”“大会展”“大交通”,持续推动产业创新驱动,产业能级不断提升,税收实现3年复合增长率20%以上,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发挥了重点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“稳定器”作用。


  上海市委常委、副市长华源表示,商务区总部经济发展加速成势,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,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。


  通过实施总部“虹聚”计划,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、虹桥临空跨国公司(总部)科创园加快建设,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500家,其中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、外资研发中心等共计127家,经商务区认定的内资企业总部和贸易型总部共计84家,商务区已成为各类总部机构加快集聚的热点地区。聚焦高能级总部经济、高端化服务经济、高流量贸易经济、高溢出会展经济,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、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、北斗产业园、会展产业园、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产业园区加快建设,数字经济、生命科技、软件信息、智能制造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呈现持续快速集聚态势。2023年,累计引进重点产业和投资类项目304个,签约投资总额1540亿元,同比增长54%。


  商务区充分发挥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众多、产业体系健全,以及进博会汇聚全球创新产品、创新技术的优势,加快培育北斗导航产业创新基地、上海国际医学技术转化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,推动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建设,协同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凸显。商务区集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余家,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已超过1万家。科创体系更加完善,创新氛围日益浓厚,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。


  着力打造核心功能,助力“一体化”   围绕构建国际贸易新平台,推动一批重大功能平台落地,商务区核心功能日益凸显,服务辐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。


  商务区加快建设“走出去”功能平台,持续做强“引进来”功能平台,持续发力建设国际贸易新平台。


 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任钟晓咏表示,通过采取加快“走出去”总部集聚发展、强化专业服务配套支撑、打造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、建设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平台、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功能等举措,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,支持长三角企业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,努力把商务区建设成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基地。


  对标“国际化”,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  对标国际一流标准,商务区持续优化空间发展格局,推动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,已初步成为站城融合、产城融合发展的标杆性区域。其中,编制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、上海西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发展专项规划,打造面向世界、联动长三角、辐射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流通中心。前湾公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,已建在建保障性租赁房2.25万套,高水平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。


 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,“试验田”结硕果   聚焦落实多重国家战略要求,商务区积极推动政策制度创新,优化国际营商环境,努力将改革创新“试验田”变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“丰产田”。


  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石燕表示,涉及上海22项的再度赋能“大虹桥”建设政策中,上海已落地15项,落地率近70%。2023年重点推进虹桥政策升级版24条政策举措、商务区发展条例等落地实施,出台相应鼓励引导政策,设立新一轮专项发展资金,有效促进了商务区高质量发展。

 








来源:上海虹桥


返回
顶部
0.182385s